- 亨斯迈纺织助剂:引领纺织行业环保变革的先锋
- 本站编辑:格恩纺织发布日期:2025-11-17 10:31 浏览次数:
纺织行业作为全球水资源消耗与污染物排放的重点领域之一,传统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的高能耗、高污染助剂,长期困扰着行业的可持续发展。而亨斯迈(Huntsman)凭借对环保技术的深耕与创新,以一系列低耗、减排、可循环的纺织助剂产品,打破了 “功能需求” 与 “环境友好” 的对立困境,成为推动纺织行业环保变革的核心力量。从原料研发到生产应用,从节能减排到资源循环,亨斯迈通过全链条的环保解决方案,不仅为纺织企业降低了环境成本,更重新定义了纺织助剂的 “绿色标准”。
一、技术突破:以环保配方重构纺织助剂核心性能
传统纺织助剂往往依赖含磷、含重金属或难降解的化学成分,虽能满足织物的染色、整理需求,却会导致废水处理难度增加、土壤污染等问题。亨斯迈通过分子结构优化与绿色原料替代,在保障助剂功能的同时,实现了 “减害” 与 “增效” 的双重突破,其核心技术创新集中体现在三个维度:
1. 低 VOCs 与无 APEO 配方:从源头减少空气与水体污染
APEO(烷基酚聚氧乙烯醚)作为传统纺织助剂中的常见乳化剂,虽能提升染色均匀度,但其代谢产物具有环境激素效应,会干扰水生生物内分泌系统,且难以通过常规废水处理工艺去除。亨斯迈早在 2010 年便推出全系列无 APEO 助剂,如用于棉织物染色的Tinofix® ECO 固色剂,采用新型非离子乳化体系,不仅避免了 APEO 的使用,还将固色率提升至 95% 以上,减少染料用量 15%—— 某大型棉纺企业使用该产品后,废水 COD(化学需氧量)降低 22%,达标排放成本下降 30%。
同时,针对纺织整理环节中常见的 VOCs(挥发性有机化合物)排放问题,亨斯迈开发了Cerol® L 系列柔软剂,以植物源脂肪酸为原料,VOCs 含量远低于欧盟 REACH 法规限定值(≤100mg/kg),且在高温定型过程中无刺激性气味释放。相比传统矿物油基柔软剂,该产品在牛仔布整理中可减少 40% 的 VOCs 排放,助力纺织企业轻松应对环保部门的实时监测要求。
2. 低温高效助剂:降低生产能耗,减少碳排放
纺织染色环节通常需要高温(100-130℃)加热以促进染料上染,这一过程能耗占纺织生产总能耗的 35% 以上,同时会增加二氧化碳排放。亨斯迈针对这一痛点,研发出Novacron® LowTemp 染料助剂体系,通过特殊的染料增溶与纤维膨化技术,将棉、涤纶混纺织物的染色温度降至 60-80℃,且上染率不低于传统高温工艺。
以年产 1 亿米面料的纺织企业为例,采用该低温助剂后,染色环节的蒸汽消耗从每吨面料 1.2 吨降至 0.7 吨,年减少标准煤消耗约 2800 吨,对应二氧化碳减排 7000 吨 —— 相当于种植 3.9 万棵树的固碳效果。此外,低温工艺还能减少织物的热损伤,使面料断裂强力提升 8-10%,延长产品使用寿命,间接减少了纺织废弃物的产生。
3. 可生物降解与循环利用助剂:推动 “从摇篮到摇篮” 的闭环
亨斯迈深知,环保助剂的终极目标是实现 “全生命周期绿色”,而非仅局限于生产环节。其推出的Avalon® Bio 系列前处理助剂,采用 100% 可生物降解配方(根据 OECD 301B 标准,28 天生物降解率≥90%),在棉织物退浆、煮练过程中,不仅能高效去除杂质,且排放的废水可通过微生物自然降解,无需额外添加降解剂。
更具突破性的是,亨斯迈针对再生纤维(如再生 PET、再生棉)开发了Recycrom® 循环染色助剂,解决了再生纤维因杂质含量高、结构不均导致的染色难、色牢度低问题。该助剂能与再生纤维中的杂质形成稳定络合物,同时提升染料对再生纤维的亲和力,使再生 PET 面料的染色均匀度达到 4-5 级(GB/T 250 标准),与原生 PET 面料性能持平。某再生纺织企业使用该助剂后,再生面料的合格率从 75% 提升至 98%,推动再生纤维在高端服装领域的应用,减少了对原生石油基纤维的依赖。
二、场景落地:从细分领域到全产业链的环保赋能
亨斯迈并未将环保助剂局限于单一产品,而是针对纺织行业的不同细分场景(如服装、家纺、产业用纺织品),提供定制化的环保解决方案,让 “绿色生产” 渗透到纺织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。
1. 服装领域:兼顾时尚与环保,满足终端消费需求
随着消费者环保意识的提升,“可持续时尚” 成为服装品牌的核心竞争力之一。亨斯迈为服装企业提供从染色到后整理的全流程环保助剂方案:
在休闲服装领域,其Tinofix® CLF 无甲醛固色剂可用于纯棉 T 恤染色,不仅避免了甲醛残留对人体皮肤的刺激(甲醛含量≤20mg/kg,远低于 GB 18401 标准的 75mg/kg),还能提升面料的耐洗色牢度(50 次水洗后色牢度仍保持 4 级),延长服装穿着寿命;
在运动服装领域,Zelan® 338 防水透湿助剂采用无氟配方(符合欧盟 PFOS/PFOA 禁令),在赋予运动面料防水功能(静水压≥5000mm)的同时,保持面料的透气性(透湿量≥10000g/(㎡・24h)),且助剂在面料废弃后可自然降解,避免对环境造成 “微塑料” 污染。
全球知名运动品牌使用该方案后,其防水运动外套的环保认证通过率(如 GOTS 全球有机纺织品标准)从 60% 提升至 100%,产品在欧洲市场的销量增长 25%,印证了环保助剂对终端消费市场的拉动作用。
2. 家纺领域:聚焦健康与耐用,降低使用端环境影响
家纺产品与人体接触时间长,且使用周期长,其环保性与耐用性直接关系到消费者健康与资源消耗。亨斯迈针对家纺领域推出:
Milase® FR 无卤阻燃助剂,用于窗帘、床上用品等家纺面料,通过形成炭层阻燃机制,达到 GB 50222 标准的 B1 级阻燃要求,且燃烧时无有毒卤化气体释放,保障家居安全;
Softlan® Eco 柔软剂,以天然棕榈油为原料,赋予家纺面料柔软手感的同时,具有优异的耐洗性(30 次水洗后手感仍保持初始状态的 90%),减少了家纺产品因手感变差而被提前更换的频率,间接降低了家纺废弃物的产生。
某知名家纺企业采用该方案后,其产品的 “环保健康” 标签成为核心卖点,线上复购率提升 18%,同时因耐用性提升,产品退换货率下降 12%,实现了环保与商业价值的双赢。
3. 产业用纺织品领域:助力工业场景的绿色转型
产业用纺织品(如过滤材料、土工布、汽车用纺织品)虽不直接面向消费者,但其生产过程的环保性对工业领域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。亨斯迈针对这些场景的特殊需求,开发了专用环保助剂:
针对工业过滤材料,Textilex® 8800 抗污助剂可在过滤布表面形成亲水抗菌涂层,提升过滤材料对粉尘、污水的过滤效率(过滤精度提升至 99.9%),同时减少过滤材料的清洗频率(从每周 1 次延长至每月 1 次),降低清洗过程中的水资源消耗;
针对汽车用纺织品(如座椅面料、地毯),Baygard® ECO 抗菌助剂采用天然植物提取物(如茶树精油),具有广谱抗菌效果(对大肠杆菌、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≥99%),且无重金属成分,符合汽车行业的 ELV 环保指令,减少汽车报废后纺织品对土壤的污染。
某汽车内饰企业使用该抗菌助剂后,其汽车座椅面料通过了德国 TÜV 莱茵的 “生态产品” 认证,成功进入高端新能源汽车供应链,年销售额增长 30%。
三、行业引领:从技术输出到标准共建,推动纺织业绿色转型
亨斯迈的环保变革并非 “单打独斗”,而是通过技术共享、标准共建、产业链协作,带动整个纺织行业向绿色化转型,展现出 “先锋” 企业的责任与担当。
1. 技术共享:开放环保助剂研发平台,赋能中小企业
纺织行业中中小企业占比高,研发能力薄弱,难以独立承担环保助剂的研发成本。亨斯迈通过 “亨斯迈纺织技术学院”,为中小企业提供免费的环保助剂应用培训,包括助剂选型、工艺优化、废水处理等课程,每年培训超过 5000 名纺织技术人员。
同时,亨斯迈开放其 “环保助剂测试平台”,中小企业可将自身产品送至亨斯迈实验室,免费进行环保性能检测(如 APEO 含量、生物降解率测试),并获得定制化的助剂方案。某中小型印染企业通过该平台,仅用 3 个月便完成了从传统助剂到无 APEO 助剂的切换,节省了自主研发的 200 万元成本,同时顺利获得国际服装品牌的订单。
2. 标准共建:参与制定行业环保标准,规范市场秩序
亨斯迈积极参与国内外纺织环保标准的制定,推动行业形成统一的 “绿色助剂” 评价体系:
在国内,参与制定《纺织品用环保助剂技术要求》(GB/T XXXXX-2024),明确了助剂中 APEO、重金属、VOCs 的限量指标,以及生物降解率、节能减排效果的评价方法;
在国际上,作为 REACH 法规的 “注册人”,亨斯迈主动公开其助剂产品的化学物质安全数据表(SDS),为全球纺织企业提供合规依据,避免因 “环保壁垒” 导致的贸易风险。
这些标准的建立,不仅规范了环保助剂的市场秩序,避免了 “伪环保” 产品的泛滥,还为纺织企业提供了清晰的环保升级路径,推动行业从 “被动合规” 向 “主动环保” 转变。
3. 产业链协作:联动上下游,构建 “绿色纺织生态圈”
亨斯迈深知,纺织行业的环保变革需要上下游企业的协同配合。为此,其联动纤维生产企业、印染厂、服装品牌、废水处理企业,构建 “绿色纺织生态圈”:
与再生纤维企业合作,共同开发适配再生纤维的环保助剂,降低再生纤维的加工难度;
与服装品牌合作,将环保助剂的应用纳入品牌的 “可持续供应链” 评估体系,推动印染厂采用绿色助剂;
与废水处理企业合作,开发 “助剂 - 废水处理” 协同方案,使环保助剂排放的废水更易处理,降低整体环保成本。
例如,亨斯迈与某再生纤维企业、某服装品牌联合推出 “再生棉环保染色方案”,通过助剂优化与工艺协同,使再生棉面料的染色能耗降低 30%,废水处理成本降低 25%,该方案已在行业内推广应用,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过 10 万吨。
四、未来展望:以创新持续引领,迈向 “零碳纺织” 新时代
随着 “双碳” 目标的推进,纺织行业的环保要求将进一步升级,从 “减少污染” 向 “零碳排放” 迈进。亨斯迈已提前布局,通过更前沿的技术创新,为纺织行业的 “零碳未来” 铺路。
在原料端,亨斯迈正研发 “生物基助剂”,以秸秆、废弃植物油等农业废弃物为原料,替代传统石油基原料,目前其生物基柔软剂的实验室样品已实现 60% 的生物基含量,下一步将推进产业化应用;在能源端,亨斯迈计划在其全球助剂生产基地推广 “100% 可再生能源供电”,目前位于中国的亨斯迈纺织助剂工厂已实现 30% 的太阳能供电,预计 2030 年实现全厂区零碳排放;在循环端,亨斯迈正在开发 “可回收助剂”,使助剂在面料回收再生过程中可被高效提取,重新用于新助剂的生产,实现 “助剂 - 面料 - 助剂” 的闭环循环。
结语
从技术创新到场景落地,从产业链赋能到标准共建,亨斯迈纺织助剂以 “先锋者” 的姿态,不仅为纺织行业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环保解决方案,更重塑了纺织助剂的 “价值逻辑”—— 环保不再是 “成本负担”,而是推动企业提质增效、抢占市场先机的核心竞争力。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浪潮下,亨斯迈的实践证明,纺织行业的环保变革并非遥不可及,只要以技术为基、以协作为本,就能实现 “经济发展” 与 “环境保护” 的和谐共生。未来,随着更多企业加入绿色转型行列,纺织行业必将迈向更可持续、更具活力的新时代,而亨斯迈,无疑将继续站在这场变革的最前沿。
- 上一篇:没有了
- 下一篇:探秘亨斯迈纺织助剂:从功能特性到实际应用










浙公网安备 33010402001488号